5月13日,西华大学在行政楼212会议室召开辅导员队伍人事人才大讨论专题会议,聚焦新时代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核心命题,围绕“建设路径优化、发展机制创新、职业通道拓宽”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度研讨。副校长费凌,学工部、人事处、研究生院、校团委、心理健康服务中心负责人及各学院专职辅导员代表参会。
现状剖析:锚定痛点明方向
学生工作部部长罗世韡首先通报了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指出当前队伍在专业化培养、职业发展通道、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面临的挑战。他提出“三强化”工作思路:强化立德树人底层逻辑,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队伍建设全过程;优化分层分类培养体系,构建“新手-骨干-专家”辅导员成长阶梯;拓宽职业发展路径,打通理论研究、实践创新与管理晋升的多元通道,明确以“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为建设目标。
改革研讨:多维建言促创新
在交流环节,与会人员围绕辅导员核心关切展开热烈讨论。针对职称评审机制,建议进一步改革以“育人实效”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将学生思想引领成效、就业创业指导成果等纳入评审条件;在考核体系优化方面,提出构建“多维评价、分类考核、动态反馈、激励导向”多维评价模型,强化动态反馈与激励导向。会上还提出一系列创新举措:设立“高级辅导员”岗位拓宽晋升通道,建立容错免责机制护航,支持辅导员攻读博士学位,推动辅导员从“事务型”向“研究型”“专家型”转型。
人事处从人才引进、职称改革等政策进行解读;研究生院、校团委分别就研究生思政、就业、学科竞赛、西部计划等议题进行了交流;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提出了关注辅导员心理和加强提升应对学生复杂心理问题能力的建议。
战略部署:三措并举强根基
副校长费凌在总结讲话中强调,辅导员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力量”,要从“三个聚焦”推动队伍建设:聚焦人性化关怀,畅通意见反馈渠道,关注校区之间的差异化,不断优化工作条件与待遇保障,增强职业归属感;聚焦专业化培养,构建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强化队伍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聚焦精准化育人,推动学工系统与教学、科研部门深度融合,用心用情用力开展工作,形成全员育人合力。
此次大讨论是落实学校人事人才工作大讨论的重要实践,标志着学校在构建辅导员职业发展生态上迈出关键一步。下一步,学校将持续推进“辅导员思政能力提升工程”,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打造更优育人队伍。
撰稿:杨恒